2018年全市农业经济形势简析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9-03-18 09:07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今年以来,六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济运行形势保持稳定增长,奠定了全市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农业经济总体形势

  (一)农业经济总量增长

    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9.8%。

  (二)农产品生产平稳有序

    1、粮食生产一增一降, “夏粮减、秋粮增”

    (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据国调队核定,全年产量347.85 万吨,增长1.5%。其中夏粮71.98万吨,下降5.4%;秋收粮食275.7万吨,增长3.5%。

    (2)粮食面积小幅下降。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0.3千公顷,下降0.5%。

    (3)分品种看,全市中稻产量257.8万吨,增长1.2%,中稻产量占全部粮食比重达到74%,是全年粮食稳产的主力队,其次是是小麦,产量69.4万吨,占全市粮食比重20%。

   2、油菜籽呈“两增一减”

   全市油料播种面积53.5千公顷,增长1.3%;产量11.8万吨,增长0.9%。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39.9千公顷,增长4.4%;产量7.9万吨,增长2.2%;单产132.33公斤/亩,减少2.1%。主要是上年秋冬季播种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油菜籽播种期环境不好,从而导致亩产比上年减少。

    3.蔬菜瓜果生产形势稳定

   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50.7千公顷,增长1.9%,蔬菜产量115.6万吨,增长1.7%;瓜果类种植面积增长7.4%,产量增长6.2%。全市积极推进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蔬菜种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蔬菜、无公害蔬菜、高山蔬菜等种植快速发展,种植效益的提升促进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茶叶、园林水果产量快速增长

   全市茶叶产量增长3.9%。近年,六安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茶叶主题,统筹山水、物产、文化资源,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六安茶谷项目。如今,我市茶叶种植模式不断创新,茶叶推广取得较好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全市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8%。我市还加快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加快园林水果种植的转型升级,将看花、采果、休闲与景区旅游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果农的收入增长。

     5、畜禽业出栏养殖稳定增长。

    据国调队核定数据显示,全市生猪出栏285.6万头,增长1.3%;全市牛出栏1.4万头,增长3.2%;羊出栏50.3万只,增长1.9%。受冬季饮食习惯和非洲猪瘟的双重影响,牛、羊养殖出栏价格分别上涨,养殖效益提升。畜禽养殖总体较好,全市活家禽出笼6182万只,增长3.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9万吨,增长7.2%;禽蛋产量9.3万吨,增长2.1%。

   6.水产特色养殖增长快

   深入实施渔稻综合种养,加大池塘标准化改造投入,提升池塘养殖能力;逐步扩大工厂化养殖,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助推现代生态渔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2.3万吨,增长8.7%。各县区加大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精养池塘呈较快发展态势,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单个产品产量较大的为甲壳类的小龙虾,养殖产量3.5万吨,增长78.7%,占全部水产品产量的占重为15.7%,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粮食产量增产空间有限;其次是环保督察和畜禽养殖风险系数加大,非洲猪瘟防疫的持久性增加了生猪生产的不确定性;对畜禽污染整治以及水产养殖网箱限养力度,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农户增收空间进一步收窄。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应对灾害能力不强。在遇到干旱、雨雪灾害气候时候,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田园周边规划有待加强,虽然村容村貌得到加大改观,但水塘、沟渠周边环境规划还有待加强。

    三是多种因素制约畜牧业发展。畜产品价格不稳定,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带动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

  三、几点建议

   (一)持续推进农业三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二)着力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稳粮扩经、调优结构,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扶持瓜果、茶叶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扩大“三品一标”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

   (三)推进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做好猪瘟防控工作的同时,逐步实现生猪养殖业的生态化和集约化,发展冷链物流和畜产品深加工,通过电子商务将生猪销售和流通领域打通,扩大销售渠道;二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缓解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对价格波动的能力,科学规避市场风险;三是通过保险方式对养殖户予以保障,减少养殖户损失

  (四)加快建设高素质涉农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农业人才,鼓励更多的高学历青年加入到农业产业的创业大军中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动力。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迫切需求的人才类型进行培训,提升涉农人员的技能水平。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