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商有序推进 消费市场逐渐复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5-12 08:42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叠加减税降费、刺激消费等政策因素共同带动下,商贸单位复工复商有序推进,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7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小于全省(11.9%)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7.6亿元,下降15.3%,降幅比1-2月份收窄5.2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向好方面
    (一)从县区看,消费市场缓慢恢复
    随着复工复商企业逐渐增加,县区消费品市场的下行趋势有所放缓,呈现回升态势。分县区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回升幅度最高的是舒城县,较1-2月收窄19.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最低的是霍邱县,较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见下表) 




    (二)从商品类别看,多数商品销售回升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居民消费也迎来回暖讯息。从商品类别看,一季度,全市限上单位在统的21类商品中,有15类商品增速高于1-2月,有6类实现正增长;从3月当月看,21类商品中有19类增速高于2月,有10类实现正增长。
    “吃”类商品增长较快。一季度,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5.5%,增速较1-2月(5.8%)加快9.7个百分点,特别是其中的粮油类、肉禽蛋类和蔬菜类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8.4%、49.2%和52.3%;另外,一季度限上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增速较1-2月分别收窄6.4和4.7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有所好转。一季度居住类商品零售额0.9亿元,下降6.0%,较1-2月收窄13.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家具类和建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2.0%和4.9%,降幅比1-2月分别收窄28.2和10.3个百分点。
    “用”类商品降幅收窄。燃料类商品零售额10.6亿元,下降17.5%,较1-2月收窄0.3个百分点;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零售额13.7亿元,下降25.8%,较1-2月收窄11.3个百分点。
    (三)从消费新热点看,“宅”商品消费增长较好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居民外出减少,促进了与“宅”生活相关的商品零售快速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5.5%,日用品类增长51.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0.4%。相应的一些零售企业为应对疫情冲击,积极开拓线上销售业务,短视频平台直播卖货、线上义诊、线上教育等助推消费升级。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网上商品零售额较1-2月加快10.1个百分点。
    (四)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抗风险较强
    目前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从短期来看,大中型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中,零售额超5千万元企业共有17家,实现零售额24.3亿元,同比下降9.7%,降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
    (五)从行业看,消费市场正在加速恢复
    随着出行管制的解除,居民外出消费频率持续升高。3月份当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6.9亿元,同比下降3.7%,较1-2月收窄53.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销售额(营业额)3月份当月降幅均比2月份大幅收窄。其中,批发业收窄8.2个百分点,零售业回升69.6个百分点,住宿业收窄29.4个百分点,餐饮业收窄31.7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疫情影响减弱、减税降费、促进消费政策等因素共同带动下,消费需求缓慢释放,消费品市场发展逐渐恢复正常,但从市场运行总体情况看,仍有问题需要加以高度关注。
    (一)消费增长的新支撑点相对缺乏
    我市消费品市场过多依赖于石油、汽车、粮油食品等三大类商品,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一季度,限上石油类、汽车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62.6%,对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达60.5%。市场亟需新的消费支撑点出现。
    (二)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融合度偏低
    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中,有互联网络商品零售仅50家,共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5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3.2%,比全省平均水平(12.7%)低9.5个百分点。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发展不平衡,融合度偏低。
    (三)大宗商品销售下降较大
    大宗消费品受疫情影响较大,汽车和石油类销售锐减。由于各地加强车辆出行管控、居民减少外出活动,同时成品油价格两次下调,石油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4.3%,其中3月份当月下降16.8%。疫情同时拖延了居民对汽车商品的购置需求,全市70家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有54家销售业绩同比下滑,累计完成销售额12.1亿元,同比下降25.1%。
    三、几点建议
    (一)企业复工未达效,后期仍需重点关注
    绝大部分企业虽已复工,但恢复正常生产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针对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如企业税费减免、发放消费券、贷款延期及各项补贴等,要持续跟进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增进战胜困难的实力和信心。
    (二)稳就业稳收入,确保消费预期稳定
    受疫情影响,前期商贸企业停工停业较多,用工减少,就业人数下降,目前疫情虽然得到缓解,但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对居民收入带来直接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抑制了消费冲动。相关政策在给企业减负的同时,要将企业稳岗、扩大就业统筹起来,鼓励企业灵活用工,继续深化政策支持力度。同时针对重点群体采取特殊政策,如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弱势群体要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三)挖掘经济潜力,进一步提质扩容 

    相对而言,疫情对新经济的冲击较小,比如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直播、在线娱乐游戏、网络购物等,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需求量出现了猛增的态势。政府可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鼓励新经济的大力发展,优化市场供给。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