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7-31 10:53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履职,主动作为,共抗疫情,全力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正常流通秩序。总体看,上半年我市农产品保障有序,畜牧生产逐步恢复,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农业产值60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15.6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54.8亿元,增长0.3%;渔业产值18.2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亿元,增长3.1%。从产业结构看,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产值比重达39%,其次是畜牧业,产值比重为36%,林业、渔业及服务业产值比重合计为25%。
    分县区看,县域经济增速均保持增长态势。(参见下表) 




    (二)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9.6万亩,同比增长2.2%,累计实现产量57.3万吨,同比增长4.7%。分县区看,金安、叶集蔬菜面积、产量增幅均超过5%;瓜果播种面积1.7万亩,同比增长6.1%,累计实现产量2.7万吨,同比增长8.2%,园林水果累计实现产量15.2万吨,同比增长19.4%。蔬菜和水果的稳定增长保障了全市的菜篮子、果篮子。
    (三)生猪产能逐步恢复,肉类产量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为10.0万吨,增速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畜产品(肉类牛奶禽蛋)累计实现产量15.3万吨,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
    猪肉替代品快速发展,增速明显。上半年,全市肉用牛存栏2.7万头,同比增长15.3%;肉用羊存栏17.9万头,同比增长13.3%;活家禽存栏2406.3万只,同比增长24.7%。
    (四)稻渔综合种养持续较快发展。今年全市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29万亩,目前总面积达到100.29万亩。全市已经建成稻虾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8个、千亩示范片42个、百亩示范点550多个;已发展从事稻渔综合种养龙头企业136家,专业合作社815家,家庭农场及核心示范户1220家,50亩以上养殖大户4560个。据市渔业局报表显示:上半年全市水产品累计实现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全市渔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好势头。
    (五)夏收粮食稳中有增。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疫情防控、粮食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夏粮生产总体呈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态势。上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为238.2万亩,同比增长0.3%,产量为72.2万吨,同比增长3.9%,单产为303公斤,每亩产量较去年增加10.4公斤,同比增长3.5%,为我市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9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位。自2018上半年以来,六安农民收入增速已连续9个季度领跑全省,实现历史性突破。上半年六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在三类市中居第三位,增速居首位。其增速分别高于阜阳、宿州、亳州0.3、0.1、0.2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产能恢复困难。一方面,今年上半年,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比由去年同期的0.057下降至今年的0.041,下降28.1%。能繁母猪头数由去年同期的5.4万头,下降至今年的5万头,同比下降7.4%。另一方面,受非洲猪瘟影响,当前猪苗价格持续走高,商品猪养殖风险增加,农户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生猪养殖用地选址难、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强降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受6月中下旬以来的持续强降雨影响,全市在地作物目前受灾面积60.3万亩,其中水稻26.52万亩、玉米7.03万亩、大豆2.28万亩;成灾面积21.25万亩,其中水稻15.5万亩、玉米4.33万亩、大豆0.78万亩;绝收面积3.9万亩,其中水稻2.35万亩、玉米0.8万亩、大豆0.4万亩。对我市种植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245万元,预计会对全市秋粮面积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农民增收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影响持续增收;二是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具有不确定性,加之农产品价格起伏,农民获得的信息不全面、行情难把握,给农民增收带来变数;三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掌握技术的智能性农民少,技能水平不高,影响农民收入水平。
    (四)基层农村统计工作不够扎实。部分乡村对农村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事农业统计人员大多数为乡镇农经站或村文书兼任,“档案盒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统计原始资料和统计台账管理不规范,统计知识相对匮乏,统计业务能力亟待提升,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抓好生猪生产。加快落实支持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持续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措施,加大对规模养猪场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力度。支持养殖场户补栏增养,扩大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政策全覆盖。
    (二)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积极应对6月中旬以来的持续强降雨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各县应根据各地受灾情况和作物种类,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强化灾情调度,认真做好灾情核查、汇总、上报等工作,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积极协调市气象局及各县区,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实时转发防汛抗旱资讯,确保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三)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虽然我市农民收入增幅领先,但绝对值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把乡村振兴战略引向深入,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二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稳步推进“138+N”工程,以增加经营净收入;四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机制,规范交易秩序,维护群众收益权,稳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五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针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四)进一步夯实基层统计基础。继续抓好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统计培训流程。乡镇要加强对村级统计员的培训,完善村级报表制度,县区要加强对乡镇统计员相关业务的指导,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的素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和统计基础建设的要求,继续抓好乡、村农业原始统计数据资料的整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及台账,进一步加强乡镇和村级统计基础资料档案盒管理;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规范统计业务流程,做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切实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