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安市《两纲》实施情况监测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9-16 08:40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2019年是贯彻实施《六安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六安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妇儿工委的全力推动和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坚持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根本任务,协调推动两个“规划”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本区域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发展和成长环境不断趋好。
    一、区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六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0.1亿元,位列全省第10,人均GDP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85.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17.7亿元,增长9.5%。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88元,增长9.4%,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4元(排名全省第14位),同比增长10.8%,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2.43降至2.40。

    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487.3万人,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增加3.6万人,同比增长0.7%。其中,女性为238.2万人,占48.8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上年的103.2增长到104.6。分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89.85万人,占总人口的18.44%,同比减少0.27个百分点。

    2019年全市户籍人口591.1万人,较上年增加2.5万人。其中,女性279.2万人,占47.2%。分年龄结构看,0~17岁人口12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4%。

    二、妇儿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截至2019年底,两个“规划”七大发展领域99类109项数据指标,其中77项已经提前达到2020年终期目标。 

    (一)妇女规划部分

    1.母婴安全保障充分。全市大力实施妇幼保健项目,全面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加强“两个救治”中心建设工作;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1.6%,其中,城市孕产妇管理率达90.7%,农村管理率92.3%。孕产妇艾滋病、梅毒感染检测率和感染艾滋病孕产妇实施干预措施的比例均达100%。

    2.健康状况不断改善。2019年,我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4.0%;对妇女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4.8%,其中,城市检查率为95.0%,农村检查率为94.7%,均提前达标。全市积极开展“两癌”贫困妇女救助工作,截至12月底,共发放341万元救助专项资金,341名农村贫困母亲受益。

    3.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女性平等接受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从2019年人口抽样数据看,全市劳动力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78年,呈现逐年稳步提高态势。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为90.9%和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107.2%和115.8%;其中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44.1%。

    4.就业环境更趋优化。全市妇女就业比例提升至50.3%,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19.2万人。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女性就业人员9.7万人,比2010年增加3.7万人。已建工会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覆盖率和履约率达98%。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女性创业就业环境,市妇联与共青团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职场丽人”六安首届女性人才专场招聘会,搭建起更多女性选择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的平台。
    5.参政议政氛围浓厚。近年来,随着女性职业地位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妇女在参政议政方面已经成为重要力量,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女性民主参与能力继续增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女性比例均稳步提升至27.2%。市人大和政协常委中女性占比分别提升至16.3%和27.4%。职工代表大会中的女性比例达32%;二是女干部配备更趋优化。县(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已连续四年达100%。有女性成员的村民委员会比例达100%,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12.7%,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36.6%和52.6%。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女性比例提升至30%。
    6.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全市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妇女参保率达到52.6%,参加失业保险的妇女人数提高至10.5万人。
    7.生存环境持续改善。随着全市整体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8.9,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91%,均优于规划终期目标要求。

    (二)儿童规划部分

    1.儿童与健康。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儿童健康管理,完善城乡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儿童疾病预防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19年,全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提升至91.39%和92.53%,均优于80%的终期目标。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为2.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为3.98‰;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74.6%;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6%,其中,被监测的7类主要疫苗接种率均高于99%,优于终期目标95%的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对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其中,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9.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99.7%和91%。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保证儿童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低至4.42/万。

    2.儿童与教育。2019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61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全市学前一年和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分别达97%和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7.2%。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提升为115.8%;确保了儿童享有公平教育机会。

    3.儿童与成长环境。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提升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更趋完备,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优化。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高于99%,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98%。全市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多元联运,“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覆盖率达92%。

    4.儿童与安全保护。全市逐校、逐园建立校园警务室和“校园110”,责任民警定期到校指导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全市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已达100%,儿童公共安全教育实现全覆盖。校园周边设立民警护学岗、治安岗亭等,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呈现逐年减少态势,中小学生交通事故实现了“零死亡”记录。福利救助机构实现县级以上儿童福利机构全覆盖。

    三、存在主要问题

    综合以上,我市“两个规划”实施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调整,也显现出一些发展瓶颈。

    (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仍有薄弱环节

    全市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整体向好,但有些薄弱环节值得关注。如2019年孕产妇死亡率高于18/10万终期规划目标,达到18.9/10万。其中,妇女的宫颈癌死亡率2.42/10万,较2018年2.31/10万有所上升。其次,对妇女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妇女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适龄儿童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等存在监测数据缺失问题。

    (二)妇女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当前劳动就业市场仍然存在性别歧视和选择性就业现象,女性在就业、择业方面,仍旧比男性存在更多困扰,尤其是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就业难度更大。全市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19.2万,较2018年减少0.6万人;

    四、对策和建议

    1.要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全面规范妇幼保健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二是针对影响妇女儿童的重大疾病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围绕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出生缺陷等妇儿疾病防治措施,减少妇女儿童疾病发生,关注妇幼对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客观需求。

    2.促进妇女就业创业,进一步改善女性就业发展。一是提高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夯实义务教育、扩充高等教育、做好在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关注女性升学率及教育比重,积极做好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女性的知识文化层次和职业技能水平,为人才培养和就业竞争打牢基础。二是拓宽女性就业岗位,谋求适应新发展。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大力拓展适合女性特点、实用性的岗位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三是政府主导积极扶持和带动创业就业,政策引领新格局。针对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特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导好女性多渠道创业就业,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率。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