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逐渐回暖 短板问题仍需关注——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11-13 15:11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出多项促销活动,加快复商复市复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市消费品市场逐渐回暖,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短板问题仍需关注。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市场逐渐复苏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2.2亿元,同比下降0.8%,比上半年收窄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比上半年提升3个位次。
    1.从季度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8亿元,同比增长5.8%,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的-11.2%、2.6%提高17个、3.2个百分点。
    2.从行业看,前三季度,全市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增速转正,分别增长1.7%和2.0%,较上半年加快6.4和3.0个百分点;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16.2%和9.4%,降幅分别收窄12.1和10.8个百分点。
    (二)商品零售持续回升,增速转正
    前三季度,商品零售额588.6亿元,同比增长0.4%,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21个商品类值中,11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类商品两位数增长;9月当月有11类商品增速比8月份回升,回升面52.4%。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按占比情况,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居前三类,其中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合计占比50.3%,高于全省占比11.4个百分点,对限上商品零售的影响最大。服装类、家用电器类增速下降较多。



    (三)住餐骨干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步推进,住宿餐饮业逐步开放,营业额降幅不断收窄,呈逐步复苏的态势。前三季度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半年收窄12.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9.4%,比上半年收窄10.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占限上零售额比重4.2%,同比下降11.6%,特别是骨干企业受疫情冲击,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恢复仍需时间。
    (四)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二升六降”
    据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支出同比下降0.5%,居民八大类消费呈“二升六降”,食品烟酒、居住支出略增,分别增长4.8%和5.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降幅最大,下降16.6%。从占比看,民生类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较大,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及医疗保健消费共占比为62.9%,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仅占12.2%。



    二、消费品市场短板问题
    (一)市场供需关系不匹配
    一是市场供需结构偏差较大,根据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结构对比,食品烟酒消费占比为33.9%,限上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零售额占比为21.8%,相差12.1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消费占比为12.2%,限上汽车类及石油类零售额占比为50.3%,相差38.1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供需增长趋势偏差较大,根据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对比,衣着、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类消费趋势一致;其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类消费趋势相悖。
    (二)居住类消费占比过高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居住类消费占比为23.3%,在所有消费支出中仅次于食品烟酒消费,比重过大,对居民其他生活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三)网络销售总量较小,消费外流现象突出
    前三季度,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全市网络销售产品多以茶叶、土特产等农副产品为主,品类局限性强、不够全面。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市各地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站线上网购现象普遍,且六安物流便捷,地处“江浙沪皖”包邮地区,消费者对本地线下零售商品消费减少,网购分流了居民消费渠道,本地实体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发展,对实体销售形成了一定的分流。
    据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互联网零售企业仅为369户,仅占全部零售业企业的5.9%。近年来虽然有部分互联网零售企业逐步成长起来,但就市场整体而言,带动力不足,导致消费力外流。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挖掘,提升商品核心竞争力
    消费品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匹配,反映出消费品供给端与居民快速发展的商品需求不相适应。下一步,要从内部挖掘商品潜力,提高优质商品、特色商品的供应力,有选择、有重点的帮扶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业企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购买力留在本地。
    (二)加大对住宿、餐饮企业培育力度
    坚持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统,接近限额企业抓培育,不断加大住餐行业企业培育力度。继续加强住餐行业的大个体培育,对达限大个体及时纳入限上住餐行业的统计,积极发挥大个体对限额以上住餐行业的拉动作用。
    (三)突出特色优势,整合线上线下带动市场发展
    一是扶持电商企业,做好网上零售企业培育发展工作;二是加强线上线下平台融合,进一步激活需求,活跃市场;三是加强对重点餐饮企业支持引导,加大对连锁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扶持力度。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