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算角度看一季度经济发展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1-05-06 14:48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收藏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果明显,经济运行表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稳中向好局面得到巩固。现从GDP核算角度出发,对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一季度我市经济恢复较好
    1.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市实现生产总值433.3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快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同比前进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9.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17.5%。扣除疫情影响,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6.3%,快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两年平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6.9%,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6位、第4位。运行结果表明,全市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影响双重压力,正在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局面得到巩固。
    2.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8.7:33.2:58.1,调整为8.4:34.5:57.1。一产、三产比重分别同比降低0.3、1.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3%提高至23.2%,营利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8.0%提高至18.8%。
    3.主要行业恢复情况良好。一是工业发挥了主引擎作用。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23.4%,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8%;两年平均增长7.0%,比全部经济年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从相关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1.2%,比全省快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二是消费需求较快回升。一季度,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6%、37.4%、57.9%、76.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7.0%、10.9%、5.3%、6.9%,四个行业合计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2.3%。从相关指标来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14.6%,比全省快5.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三是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12.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同比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导致同期基数前低后高。在看到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1.结构的短板对增长影响逐季加深。我市是农业大市,一产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季升高。从今年对比基数看,2020年全市一产占比达到14.0%,比一季度高5.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5.8个百分点。随着一产比重提高,二产、三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2.部分行业增长基础不牢。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十三五”时期,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分别年均增长12.9%、21.3%,目前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明显加大。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9%,同比降低20.0个百分点。工业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虽增长较好,但全市1059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仍有101户企业产值连续两年负增长,负增长企业产值同比下降39.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负增长25.5个百分点。建筑业发展内生动力不强。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3.2%,与反映全部建筑活动的建安投资增速相比,低了16.2个百分点。全市213户在统建筑业企业中,产值同比负增长企业63户,负增长面29.6%,负增长企业合计实现产值13.43亿元,同比下降40.0%,拉动全市产值负增长18.4个百分点。
    3.县区间行业间恢复情况表现不平衡。从一季度各县区经济恢复增长情况看,差异较大。与全市相比,裕安区、霍山县、舒城县、霍邱县近两年一季度GDP平均增速低于全市,分别低1.0个、0.7个、0.3个、0.3个百分点。从核算重点行业看,全市K门类房地产业年平均增长-2.3%,尚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把握核算方法的要义。季度GDP核算,是用相关指标增速推算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增进对相关指标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的理解。通过对基础指标的分析研究,改进工作短板,确保各行业发展切实形成合力。
    二是夯实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要加强要素保障,对当前工业、建筑业、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隐忧,认真开展分析研究,用切实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要注重发挥投资的调结构作用,深入推进“精重促”、“积树造林”工程和规上工业企业“6+1”技改提升行动,促进产业投资的成效转化,大力改造发展现有的传统产业,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促进受疫情影响企业恢复发展,认真落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政策,激发消费市场潜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业链招商,增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动,提升我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产业分工水平。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