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统计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浏览次数:1015信息来源: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4-12-20 09:22
字号:

2024年,六安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全面抓实数据质量管理,持续深化基层基础建设,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推进六安现代化贡献统计力量。

一、2024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政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统计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4年以来,局党组会开展学习28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学习13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守政治纪律规矩。扎实做好国家常规统计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从严从实抓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持之以恒坚持并巩固整改成效。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精准统计 服务发展党建品牌创建,通过一引领、三突破党建模式,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持续提升支部建设水平。与省统计局农村处、裕安区统计局、舒城县河镇村、紫竹林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构建互帮互学、共创共赢党建新格局。

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读书班、专题讲座,深入学习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旁听违纪违法案件庭审,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发挥以案为戒警示震慑作用。开展廉政风险自查,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32个,制定防控措施42条。对13名新任职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更新31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廉政档案。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开展违规津补贴发放排查。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精文减会。

4.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干部培养锻炼力度,不定期开展轮岗交流,推荐7人充实到市委巡察工作人才库,分批抽调业务骨干参与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国家及省统计督察和执法检查,选派3名干部驻村帮扶,获省委巡视办、省选派办、省统计局办公室通报表扬7人次。完成2名干部选拔任用、7名干部职级晋升和4名干部招录,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二)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推进规范化建设。规范首席统计员配备及调整机制,全市152名首席统计员,均为在编在岗专职人员。加强开发区统计,积极探索建立跨省合作园区统计指标数据收益共享机制,在六松现代产业园(金安经济开发区)创新开展统计数据分算,引导上海松江区向六安市有序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印发统计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方案,开展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设和统计云区域库系统业务上线综合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统计改革。召开全市限下商贸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开展县区限下商贸样本资料互审工作。

2.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开展统计服务千企行动,深化四个一辅导服务质效,加强新入库调查单位统计人员业务指导。持续开展常态化、多层次、多维度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统计业务培训21次,派员到金安区、霍邱县、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教体局等单位开展业务培训14次,培训1900余人次。

3.加强数据审核评估。做好名录库新机制更新维护,严格管理调查单位入退库审核,今年月度审核申报纳入531家,变更322家,退出168家。落实落细各专业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和即报即审、即查询即核实的工作机制,加强数据报送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质量审核和管控力度,落实数据审核责任、强化源头数据把关。2024年,现场核查规上工业企业98家、投资项目28个、建筑业企业24家、房地产企业10家、商贸单位86家、服务业企业(事业单位)34家。

(三)坚持摸清家底,高效开展普查调查核算

1.稳步推进第五次经济普查。普查登记启动以来,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共选聘6458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对普查对象开展调查。市经普办统筹登记进度和数据质量,建立普查员填报、乡镇初审、县区集中审核、专业分类审核工作机制,每日审核评估上报数据,开展部门数据比对,收集民政、市场监管、税务等数据,同登记基本信息、登记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分县区、分表种、分错误类型反馈问题,做到有错必纠,先后开展三轮登记督导,高效完成省经普办对我市两轮督导问题整改。430日全面完成普查登记和投入产出调查表填报,5月底完成普查数据市级验收,共上报一套表单位0.33万个,非一套表单位11.33万个,个体户1.83万户。7月初顺利完成国家五经普事后质量抽查,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2.扎实做好常规统计调查。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常规统计报表制度,严格按照统计方法制度要求,高质量完成工业、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人口、劳动工资、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专业的月报、季报、年报工作。做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顺利完成住宅样本调查、事后质量抽查任务。

3.深入推进统计核算改革。印发《2024年六安市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修订完善部分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印制《关于GDP核算基础指标情况解读》,提升核算能力。推进能耗核算改革,编制2023年全市能源平衡表,调整能源消费总量及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实现省市数据衔接。深入推进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完成全市2292家行政事业单位名录信息核实,指导县区高效完成核实任务。

(四)紧贴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统计服务质效

1.强化经济形势研判预判。密切关注GDP核算基础指标月度变化,建立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创新开展高频经济指标监测,加强历史数据分析,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全省地市的横向比较,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撰写高质量统计分析报告。截至目前,共编发统计分析58期、统计快报10期、统计月报10期、高频指标月报10期,其中10篇分析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批。

2.深化重点领域监测评价。与市妇联联合编制《六安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撰写两纲统计监测报告。开展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冬油菜生产情况、数字农业、企业岗位空缺及就业人员增减变动情况等专题调研,撰写多篇调研报告。其中,与省统计局联合撰写的《安徽省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在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2024》中刊登;参与撰写《建议针对性采取措施应对下半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基层反映:中药材产业管理存在四个方面困难亟待国家层面统筹解决》,被国办信息采用;《六安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荣获全省统计课题研究评审二等奖。

3.优化统计数据发布解读。及时发布群众关心的热点统计数据,定期召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编制发布《2024数字六安》《六安统计年鉴2024》《六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实现1949—2023年统计年鉴数字化转型,对外提供高效便捷的统计信息和数据资源。举办以数览发展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认真答复各类社会咨询和群众来电来信,办理政务服务网11件、市长热线114件、依申请公开10件,按时办结率100%

(五)践行依法治统,坚决防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1.切实推进统计普法宣传。以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统计造假纳入违反党的工作纪律有关条款和新修改《统计法》为重点,积极汇报、争取推动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常态化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制度的通知》,形成统计法治常态化学习机制,将《统计法》及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党校培训内容,举办普法宣传活动,着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市委层面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将统计造假和对统计造假失察问题列入党纪学习教育内容,对学习统计造假典型案例印发《工作提示》。印发《六安市统计局关于统计违法案件的通报》,对近年来我市统计违法案件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2.有效提升统计执法能力。鼓励动员市县统计系统符合条件人员参与统计执法业务培训,3人通过全国统计执法资格考试。出台《六安市统计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统计专项治理执法检查,将15名统计违法相关责任人移交市纪委监委追责问责。开展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检查企业(项目)21家,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2起。加强案卷管理和信息公示,印发《六安市统计执法检查案卷评查制度》,对统计执法案件证据材料和程序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3.高效完成国家常规统计督察整改任务。起草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提请市委、市政府以两办文件印发。细化整改任务,明确整改责任,统筹推进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有序开展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督导推动各项督察整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积极配合省统计局对延伸督察的舒城县工业、投资、商贸等738家企业(项目)开展现场执法检查,认真细致做好服务保障,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顺利稳妥完成。以两办文件向省整改工作专班办公室报送《六安市贯彻落实国家常规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

2024年,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做好精神文明、综合治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政务公开、信访保密、档案管理、拥军优属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被评为六安市直文明单位、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政务公开示范单位、双拥先进单位、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等次单位等。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现代化建设能力,精心打造一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统计干部队伍。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减轻基层负担,全面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扎实有序做好统计普查调查。做好五经普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深入挖掘普查数据多维度价值,丰富普查成果。开展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制定调查方案,做好试点、选聘培训调查人员、区域划分与绘图、住房单元核实、现场调查等工作。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筹备工作。

(三)开展重大战略实施监测评价。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盯打造六安三基地一示范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工业强市战略、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统计监测,全面反映措施落实落地情况。切实强化民生领域的统计监测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传递统计温度。探索开展低空经济、特色茶产业等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深度高质量的统计信息产品。

(四)持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统计基层基础三年行动成果,调整完善报备机制,保持乡镇(街道)首席统计员队伍相对稳定。深化统计业务指导培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增强统计部门工作协同效应。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全链条数据质量保障制度规范,严把一套表调查单位入退库,加强核查及数据质量评估,确保数据来源可溯、审核可控、质量可靠。

(五)深入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宣传执行新修改《统计法》,严格落实防治统计造假责任制,从严查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持续深化统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不断提升执法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