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农业生产开局稳健——一季度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浏览次数:65信息来源: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5-04-28 08:49
字号: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春耕农业生产,精准落实各项稳产保供政策措施,农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市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4%,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农业产值20.1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9.2亿元,增长6.6%;牧业产值28.5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15.1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2亿元,增长7.0%。农、林、牧、渔、专辅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26.4:12.1:37.5:19.8:4.2。第一产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4.2%。

    二、行业特点

    1.蔬菜瓜果形势喜人,经济作物贡献突出。截止3月底,全市蔬菜收获面积23.3万亩,同比增长2.0%,产量30.6万吨,增长3.9%。水果生产主要以草莓为主,草莓收获面积4781亩、产量6955吨,分别增长10.2%和11.6%。茶叶产量318.4吨,较上年同期净增110.4吨。蔬菜、水果、茶叶共计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8个百分点。

    2.林业生产平稳增长,部分指标低于全省。全市林业生产以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和改革深化为主线,通过重点项目推进和科技赋能,实现产值目标与生态效益双提升。一季度,全市人工造林面积1094公顷,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森林抚育面积11732公顷,增长5.6%,低于全省16.4个百分点;木材产量88911立方米,增长6.0%,低于全省0.9个百分点;大口径竹产量698.3万根,增长7.4%;林产品总量4195吨,增长6.1%,低于全省5.1个百分点。

    3.肉产增长相对显弱,牛奶产量增加较快。一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8.1万吨,同比增长2.8%,比去年同期回升6.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5.6万吨,增长0.9%;牛肉产量0.11万吨,增长22.8%;羊肉产量0.22万吨,增长0.3%;禽肉产量2.1万吨,增长7.5%;禽蛋产量3.3万吨,下降8.6%;生牛奶产量0.29万吨,增长39.5%,较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7个百分点。

   

    4.水产养殖提质增效,产量增长全省领先截止3月份,我市稻渔(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64万亩,连续6年领跑全省,水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8万吨,同比增长5.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其中,养殖产量8.6万吨,同比增长5.3%,占水产品总产量的97.9%;捕捞产量0.19万吨,同比下降3.2%。

需关注的问题

1.生猪存栏增速和全省差距较大。一季度,生猪产值占牧业产值4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对总产值增速具有重要影响。今年3月末,全市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17.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4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0.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9.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7.9个百分点。存栏量是未来出栏量的基础,增速偏低直接导致6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难以快速提升。

2.病虫害威胁与极端天气防范压力大。当前粮油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小麦、油菜苗情总体好于常年及上年同期,但也面临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气象灾害不确定性大等不利因素。特别是32-4日,全市最低气温骤降13-15℃,局部山区超过16℃,并伴有雨雪和阵风;411-12日,我市又出现大风等不利天气,雨雪降温、大风、干旱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较大,造成部分蔬菜大棚、老旧畜禽圈舍、水产养殖设施受损,在地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季节性病虫害频发也威胁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3.注主要农产品结构性差异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主要受各类农产品产量增速及上年同期产值结构占比这两方面的影响,如,去年上半年,占比最高的肉类(20.9%)产量增速0.6%,低于全省0.8个点;占比前三的蔬菜(11.9%)产量增速3.0%,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肉类占总产值比重20.9%,即产量增速每变动1%,将影响总产值增速0.209个百分点,蔬菜及其他农产品同理。以上两个指标占比较高,但增速低于全省均值,如果都达到全省均值,将合计上拉总产值增速0.2个百分点。

 四、工作建议

1.持续关注牧业产能。加强生猪产能的调控,统筹抓好肉禽、禽蛋等生产,加强政策供给力度,扩大规模化畜牧养殖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和支持现有规模养殖场(户)及时补栏,增加饲养量,同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大别山牛、江淮水牛、黄淮白山羊、肉鸽等特色畜禽产业,促进畜牧业多元化稳定发展。

2.做好科学防灾减灾。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扎实做好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监测预警,针对性提出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意见,有效指导农业生产。

3.关注高占比指标。紧盯生猪、蔬菜、水产品、竹木材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加强一线调研、技术指导,尤其对于去年上半年产量增速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农产品,加大生产指导力度,提升产品产能。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共享工作机制,有效开展数据共享和评估,找准各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共同做好农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