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生产稳定增长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2024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压舱石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基本情况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4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8%,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其中,农业产值265.9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53.4亿元,增长11.7%;牧业产值146.3亿元,下降1.0%;渔业产值62.3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6亿元,增长9.9%,居全省第2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比重为48.9:9.8:26.9:11.5:2.9。
从季度增速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依次增长3.2%、4.3%、3.8%、3.8%。增速继上半年上升之后小幅回落并保持平稳。
从增长贡献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对总产值绝对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1%、27.4%、7.1%、32.5%、8.9%。
二、行业特点
(一)稳粮扩油成效显著,粮食安全保障有力。2024年,我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18.3万亩,产量73.5亿斤,单产400.2公斤/亩,面积、产量、单产分别增长0.1%、1.5%、1.3%,总产量居全省第5位,总产增速和单产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冬油菜播种面积88.0万亩,同比增长8.1%,油菜籽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6.6%。
(二)茶果生产提质增效,中草药规模日渐壮大。在全年农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近1/2的情况下,经济作物是支撑农业较快增长的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市择优选择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六安瓜片等茶产业、霍山石斛和金寨灵芝等中药材产业,茶叶、中草药成为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新的增长点。分品种看,2024年经济作物中蔬菜、中草药、茶叶、水果占农业产值比重较高,分别为25.2%、15.9%、8.5%、8.0%,产量增速分别为3.2%、7.2%、6.1%、5.5%。其中,茶叶和中草药共计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中草药占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2024年达到7.8%,较2021年提高2.9个百分点,茶叶占总产值比重稳中有升,2024年较2021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林业生产势头向好,林下经济发展加快。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因地制宜扩大林下种植面积,全市林下经济面积扩增至159.6万亩。分品种看,全年林产品占林业产值比重最高,为53.8%,产量增速为16.3%;此外,大径竹、木材、森林抚育产值占比分别为17.7%、11.3%、10.0%,产量增速分别为7.5%、12.8%、0.5%,共计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林业产值增速呈上升趋势,2024年较2021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且林产品产值占比逐年提高。
(四)牧业生产低位运行,肉牛产业稳健发展。作为占比第二大行业,牧业生产情况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从全年看,牧业继一季度下滑,上半年、前三季度回升向好后四季度再次回落。分品种看,行业内产值占比前四位的猪肉、禽肉、禽蛋、羊肉产量增速呈现两降两升:猪肉和羊肉分别下降4.7%和18.4%,禽肉和禽蛋分别增长1.8%和3.2%。全年肉类总产量下降2.1%,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年度最低,下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四季度当季类肉总产量下降12.0%,为近五年来季度最低。在“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支撑下,牛肉产量全年增长有力,同比增长11.2%。
(五)渔业生产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160.3万亩,居全省第1位。同时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传统鱼类占比不断降低,龙虾等优质高价值水产品占渔业产值比重高于60%。202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6.4万吨,增长2.8%,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虾蟹类产量12.9万吨,居全省前列。
三、存在问题
(一)牧业生产不稳定因素较多。我市牧业产值占比较大,牧业产值增速直接影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其中占比最大的生猪是农林牧渔业发展的晴雨表。2024年,受养殖利润不高、环保整改等因素影响,部分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不足,生猪产能未能完全释放。全年生猪出栏数下降4.2%,低于上年5.1个百分点。占比较大的家禽出栏数增长1.1%、羊出栏数下降20.1%,分别低于上年5.2、5.9个百分点。
(二)粮油价格出现下降。据安徽省2024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表显示,多数主要粮油产品价格呈一定幅度下降,全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大豆价格缩减指数分别为97.8、91.1、86.5、95.2、89.8,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对2025年农户粮油种植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
四、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振养殖信心。一是加强畜禽生产调研,有效发挥畜禽统计样本点的监测预警作用,提前对畜禽生产苗头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加大对生猪、羊等畜产品的保险覆盖度,减少养殖户亏损。二是抓住生猪价格回暖有利时机,补栏与出栏双向发力,切实提升全市生猪产能。三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支持皖西白鹅、朗德鹅、麻黄鸡等特色养殖,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多措并举促进养殖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产品价值。一是围绕我市鹅、麻黄鸡、茶叶、中草药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和规模,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户和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名特优新农产品,如叶集秋月梨、霍邱小龙虾等,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提高农业生产价值。三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抢抓与上海地区对口合作契机,拓宽地标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